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 这个“法苑”有话说
  发布时间:2023-03-02 14:50:28 打印 字号: | |

前  言

2020年8月,和平法院在全区六个街道选取六个社区建立“社区法苑”,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、纠纷排查、线上调解、现场开庭、司法确认、普法宣传等多项法律服务。

2023年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紧紧抓牢“发动群众”“依靠群众”的工作主线,以和平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源地为土壤,结合“社区法苑”前期工作经验,进一步下沉司法力量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、深入实际,调解纠纷,化解矛盾,理顺情绪,维护稳定,创“1+6+N”社区法苑工作模式。

以和平法院为圆心,在建立六个覆盖式“社区法苑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深化落实社区法苑“N”职能。



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,打造“双线”纠纷收集渠道


每周,工作经验丰富、擅长调解的法官都会进驻“社区法苑”,现场听取居民的纠纷咨询,社区司法联络员也向法官随时反馈居民调解或咨询需求,融合社区网格化管理,建立司法联络机制。

一位年迈的张大娘因身体不便,想咨询家事方面的法律问题,便通过该机制预约法官,法官与网格员一同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咨询服务,老人激动地说:“没有想到法院的同志会来到家中,专门为我们解答法律问题,非常感谢法院和社区对我们的关心。”     

截至2022年底,“社区法苑”累计服务人数已达两千余人,提供上门法律咨询十余次,线下服务百余次。

和平法院除了线下听取纠纷咨询,还以人民调解平台为抓手,依托诉源治理板块,建立社区法苑“线上法庭”。居民可通过多元调解微信小程序向“社区法苑”账号提出纠纷调解申请,通过线上提报、视频连线形式进行化解,并及时履行完毕。

依托街道“吹哨机制”,探索纠纷共同化解模式


“社区法苑”与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双向互动,将适宜街道调解的纠纷,通过“街道吹哨、共治报到”模式,依托街道公共管理科统筹调处,力求根本化解矛盾。除此之外,矛调中心对其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,可就近引导到“社区法苑”申请司法确认。

因地制宜开展纠纷多元化解工作。

南市街道辖内商业物业项目多,监管难度大,物业变化和交接难度更大,长期以来物业纠纷成为该街道首要纠纷类别。

2023年2月23日首个社区法苑物业纠纷多元化解示范点由和平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赵文艳,南市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士强共同揭牌成立。派驻法官有效依托街道“吹哨”机制,多方共治,切实从源头上解决居民反映的物业服务不到位、消防安全等各类问题,让群众更有获得感。

在示范点的调解室里,南市街道某物业公司张经理表示,因前物业撤场时间不清晰,引发300余件业主重叠缴费纠纷,期间业主投诉等问题让自己作为新物业与业主关系愈加不融洽。这次通过街道“吹哨”机制,在派驻法官指导下,新老物业公司代表、业委会、街道物业管理部门坐在一起,共同磋商重叠缴费问题。

在法官释明和已生效判决的指引下,让300余件纠纷最终有了统一调解方案,一次性解决这些烦心事,将精力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社区物业服务中去。

吸纳群众自治力量,让“群众说事”在纠纷化解中焕发新活力


“群众说事,法官说法”。

和平区是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发源地,老年志愿群体占比较高,通过社区推荐准入方式,吸纳志愿服务力量,让志愿者成为“社区法苑”特邀调解员,逐渐组建以“银发”志愿者为主体的家事评理团。

创新云端特色普法活动围绕老年人养老诈骗、电信诈骗等热点问题开动“社区法苑”普法直通车,通过社区开庭常态化以案释法,将庭审作为普法课堂,在 “3.15”“4.26”等特定时间节点选取典型案件,吸引老年志愿群体参加,调动志愿群众参与调解、旁听案件,让“群众说事”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促进纠纷就近、就地化解。


土山花园社区杨大爷是“社区法苑”的老熟人,作为一名老年志愿者在空余时间经常参加普法活动,在社区法苑普法情景剧里还客串过被诈骗的老年人,也曾作为志愿者参观和平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。

对于参与社区法苑工作,他感触良多:“有事干、有活动参加,顺便还能学学法。”作为社区公信力高的老志愿者,经社区推荐,杨大爷成为了土山花园社区法苑的志愿调解员。


截至2023年,“社区法苑”共计开展普法宣传130余次,现场开庭30余次,服务群众超过两千余人,并通过“三听”(听民意、听困难、听需求),融入社区党建特色品牌,收集群众意见10余份。


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法苑有话说:“奋进新征程,答好法治卷,和平法院将在院党组领导下,进一步深化社区法苑‘N’职能,逐步打造‘社区法苑’法官工作室或纠纷多元化解示范点,倡导‘无讼’理念,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。”



 
责任编辑:和法编辑